欢迎光临青岛市现代乡村振兴研究院 0532-88889889网站!
青岛市现代乡村振兴研究院 0532-88889889
山东青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
发布时间:2021-11-30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山东省青岛市以建设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为抓手,拉高底板、赋能活权,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促进共同富裕。2021年上半年,青岛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235元,同比增长14.4%,增速高于城镇居民5.5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1.84∶1,较去年同期缩小0.09。

聚焦“两个关键”拉高底板促进共同富裕

      在山东青岛莱西市夏格庄镇,当地利用680万元扶贫资金,建起120多亩高效农业大棚,吸纳20多名脱贫群众就业的同时,每年还按照资产的8%计取收益,用于帮扶救助困难群众。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青岛市聚焦低收入群体和经济薄弱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带动更多的困难群众共同富裕。

      一是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针对易返贫致贫薄弱群体,着力强化政策保障,严格落实5年过渡期要求,保持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稳定。青岛市安排年度衔接乡村振兴资金4.26亿元,实施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49个,488名扶贫干部和21330名帮扶责任人坚守工作岗位,有序推进同乡村振兴衔接。二是实施经济薄弱村增收行动。深化乡村振兴工作队联镇帮村机制,组建20个市派乡村振兴工作队,派驻20个经济相对薄弱的镇、120个村帮带发展。在全省率先出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选举工作指引(暂行)》,5937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两委”同步换届,选优配强“带头人”,增强村庄发展后劲。目前,青岛市83.9%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超20万元,66%以上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超50万元。三是持续提升农民创业创新能力。将农民培训列入市办实事,优先培训有条件的低收入人口,今年以来,完成高素质农民培训2.1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2.5万人,农民创新创业能力持续提升。持续优化乡村人才服务,试行涉农职称“民企直评”,设立乡村振兴英才奖,对有突出贡献的乡村振兴个人或团体,每个奖励10万—30万元。

突出“三个赋能”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

      在“草编工艺品之乡”平度市新河镇,以“指间大象”品牌建设为抓手,建立“草编协会+工艺品企业+专业农户”为一体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年产值30亿元,带动了全镇两万多名农民从业者共同富裕。顺应融合发展新趋势,青岛市坚持用产业平台、品牌农业、数字科技为乡村产业发展赋能增效,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一是突出平台赋能。新创1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1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形成了1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13个农业产业强镇、38个田园综合体组成的涉农项目园区矩阵。以各类园区为载体,推动农民在产业链上致富增收,青岛市形成蓝莓、茶叶等15条十亿级特色产业链,果品、肉鸡等8条百亿级产业链,农副食品加工、畜牧业等2条千亿级产业链。二是突出品牌赋能。实施新“三品一标”工程,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青岛市新增“三品一标”产品95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2个,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首位。“青岛农品”区域公用品牌登陆央视进行传播,全球宣传触达超10亿次,品牌价值达到613.7亿元,进入全国区域公用品牌排行榜十强。三是突出数字赋能。创建省智慧农业示范区,打造“一中心、一张图、一场景”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基本实现“一图知家底、一网管全市”。打造10个市级数字农业示范园,浩丰智慧农业大脑等4个项目入选国家智慧农业案例,青岛市农产品电商交易额超50亿元,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深化“三项改革”激活发展要素促进共同富裕

      在崔家集镇前洼村,全村率先完成4200亩土地流转并交付农业产业化项目使用,大胆尝试以村经济合作社凭土地入股青岛前洼果蔬专业合作社的新模式,从传统种植业中解放出来的农民既有土地流转保底收入、年底分红,又可以到专业合作社经营的扶贫产业园打工获酬,实现了多渠道、多门路增收,村民人均年收入可达到3万元。坚持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青岛市深化“三项改革”,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农民。


      一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为90多万农户近500万亩土地“确实权、颁铁证”。在平度市、西海岸新区开展国家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全市土地规模流转面积达到200万亩,农民年土地流转收入12亿元以上。二是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市400多万农民成为集体经济组织股东、461.7亿元集体资产按份额量化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健全农村产权交易体系,实现产权交易中心涉农区市、镇街全覆盖,产权交易额累计达59.7亿元。三是深化金融支农改革。开展集体资产股权质押贷款试点,累计发放贷款4685万元。搭建“金融宝”平台促进银企对接,120多个乡村振兴项目申请获批银行贷款(授信),总金额30余亿元。成立首只由市级引导基金参股的农业产业基金“山东新希望鑫农股权投资基金”,撬动社会资本注入投资22.5亿元。

抓“一统领三融合”强化组织统领促进共同富裕

      青岛西海岸新区宝山镇大陡崖村首创党支部领办“德育银行”乡村治理新模式,效仿银行运行模式,建立起积分激励和约束机制。“德育银行”建立仅半年,参与兑换超1000人次,奖励兑换金额达5万元,有效化解信访及历史遗留问题,乡村自治善治水平持续提升,获得山东省首批美丽乡村示范村、山东省卫生村居等荣誉。坚持既富口袋又富脑袋,青岛市深化拓展“莱西会议”经验,以农村基层党组织统领乡村发展融合、治理融合、服务融合,加强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丰富共同富裕内涵。

      一是高质量完成换届工作。把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实,高质量完成全市2072个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97.6%的村(社区)实现“一肩挑”,全部配备1名35岁以下年轻干部,“两委”干部年龄、学历实现“一降一升”。二是培育新时代文明乡风。全域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实现全覆盖。积极推进文明村镇创建,全国文明村镇达到13个、省级文明村镇238个,县级及以上文明村镇覆盖率97%以上。推进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提档升级,今年以来,面向农村开展群众文化活动2万多场次,受益群众600多万人次,“戏曲进乡村”演出4000余场。三是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制定《关于全面规范村级组织运行的指导意见》,健全农村基层党组织统一领导、其他村级组织各司其职、协调高效运转的工作机制。健全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六权议事决策机制”,完善“五议一审两公开”议事程序,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对议事决策的领导。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升自治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能力。


作者:张绍兴马浩博

来源:大众日报

责任编辑:李良玉



青岛市现代乡村振兴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