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青岛市现代乡村振兴研究院 0532-88889889网站!
青岛市现代乡村振兴研究院 0532-88889889
乡村振兴成节能减碳新阵地
发布时间:2022-03-18

全国两会期间,“双碳”再度成为热词。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推进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建设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完善减污降碳激励约束政策,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乡村振兴成节能减碳新阵地

农业农村领域的节能减碳空间巨大,推进农业农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是加快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

“十四五”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向农业绿色高质量进发的开端期,也是2030年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2021年9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印发,提出加快农业绿色发展,促进农业固碳增效。

今年2月22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即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这是21世纪以来第1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

在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方面,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研发应用减碳增汇型农业技术,探索建立碳汇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事实上,一号文件一直持续着对碳汇领域的关注。早在2010年,“碳汇”一词首次写入文件,要求“大力增加森林碳汇”,此后2015年、2018年,碳汇林业的建设、森林碳汇等市场化补偿制度也进入过文件。自“十一五”以来,每一个“五年规划”中都不乏对碳汇的关注。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将目光延伸至减碳增汇型农业技术,这也是我国“十四五”时期,首次提及碳汇这一概念。

全国人大代表裴春亮在关于统筹推进乡村振兴与“双碳”战略的建议中提到,“长期以来,节能降碳的主战场都在工业、能源、交通等领域,农业农村的减排问题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裴春亮认为,我国作为农业大国,落实“双碳”目标,要注重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衔接、统筹推进,真正让乡村生态振兴成为落实“双碳”目标的新阵地,实现乡村振兴与“双碳”战略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王守聪提出,在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征程中,农业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推进农业农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是加快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

清洁能源体系建设迫在眉睫

数据显示,农业农村领域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约为17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占全国排放总量的15%左右。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总电力装机容量仅8000万千瓦,在全国总电力装机容量中占比不足4%,平均每户的供电容量仅为城镇的1/10。随着农业电气化和电能替代步伐的不断加快,乡村能源需求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从能源结构上看,农村生活用能仍以化石能源为主,且其中非商品能源消费比例依然很大,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使用量较少。这意味着,在“双碳”目标下,立足于清洁低碳的乡村能源体系建设迫在眉睫。

全国人大代表张传卫建议,要从顶层规划上,推动新农村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建立与乡村振兴相适应的农村新能源供应体系,加快农业农村电气化、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考虑到农村能源基础设施薄弱,技术开发资金投入不足,现代化、规模化运营水平低,能源服务能力普遍不足等情况,乡村振兴战略核心应为将优势资源转化为产业,并进一步带动经济发展。”张传卫认为,可将风光储一体化的开发建设与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协同融合规划,使清洁能源成为“三农”经济新的动能和增长点。

“通过开发‘工业项目和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融合发展’的示范项目,可以实现‘清洁能源工业+农业生产+休闲农业’的三产融合,拓展农民增收渠道,打造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张传卫建议。

乡村清洁能源体系构建离不开新材料的应用。例如,石墨烯新材料产业是近十年来备受关注的新兴产业,从应用效果来看,有助于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

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主任、科技部原副部长、国务院原参事刘燕华认为,石墨烯用作建筑材料的添加剂,可以助力绿色建筑,石墨烯用于电池材料可以增加储能,用于地暖可以增进节能,用作高排放的替代性产品,可以减少碳排放。在北京绿能嘉业新能源有限公司总裁王敏看来,绿色低碳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石墨烯产业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大有可为。“石墨烯作为材料中的王者,在实现碳中和的主要技术方向中有巨大的应用潜力,随着碳中和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石墨烯产业有望迎来新发展机遇。”

制定农业农村“双碳”路线图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指出,目前农业农村“双碳”工作仍存在一些困难,比如思路和方法尚不完善;现有相关技术力量、技术成果支撑力不足;减排激励不足,激励工作的基础条件尚需完善等。

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农业农村“双碳”路线图、时间表,动员更广泛的社会力量参与其中;尽快摸清农业农村“双碳”工作底数,开展农业农村领域减排固碳的集成创新研究;完善农业农村领域减排激励机制。

“在农业方面,应先练好基本功,积极开展先进减排固碳技术,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环保、安全高效、减量控害、生态安全的农业模式,加快培育绿色低碳农业发展。同时搭好大平台,建立碳排放数据监管平台和碳汇减排数据库,提升多领域多维度碳排放检测能力。”王守聪建议,要打造“智慧的绿色”,创建碳汇减排创新技术体系与技术标准,发展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建立“能源+农业”示范基地和“近零碳”示范区,探索农业和新能源产业融合发展。

裴春亮建议,加快制定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构建协同创新平台。应把“双碳”目标尽快纳入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之中,出台农业农村碳达峰碳中和发展规划,构建监测评估体系和科技创新平台,强化科研、推广、教学、生产、加工等主体间的合作,推动农业农村“双碳”目标真正落地。引导农民积极参与低碳行动。把农业节能减排及碳汇指标纳入碳排放交易体系,探索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村民共同参与”的农业碳汇交易机制,按政策给予补偿。通过创建“零碳村”“零碳镇”,开展典型示范、先进评选等激励机制,促进村民自觉养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习惯。

“在乡村绿色低碳产业应用方面,要有‘产业+’的整体思维,将新材料、人工智能、5G等加进去,形成一个整体的解决方案。”王敏认为,要找到石墨烯等新材料在乡村振兴中真正的应用场景。例如采用石墨烯碳纳米技术制备的发热体,与不同载体制备成电热膜、电加热壁画,电加热布、电加热墙纸,以及石墨烯可控光热数字大棚等,与传统产品相比更为环保安全,综合来看可以实现25%以上的节能效果。(责编:赵竹青、陈键)(文章来源:农民日报)

青岛市现代乡村振兴研究院